[續廣告策劃家第六章 廣告流程:企劃與調查上一小節]銷售單位法:
以商品的一件,或同類商品的一箱等某一數量爲單位,以這一單位廣告費,再乘以銷售數量而算出。
例如罐頭每箱單位定以10元爲廣告費,若一年共售一萬箱,則一年的廣告費爲10元×1 箱=1 0元。
(3)郵購法:
根據特定的廣告而得來的詢問價和定貨的人數,來算定廣告效果,找出廣告費和廣告效果的合理關系,以歸納的方式來決定廣告經費。例:
單位廣告費目錄印刷費+銷售信印刷費+郵費銷售産品件數有了單位廣告費數字,即可算出某一定銷售額需要若幹廣告費。
(4)目的完成法:
先樹立一定的銷售目標,決定達到這一目標所必需要的廣告活動和範圍,然後可以算定充分的廣告經費。
廣告預算編製一定要考慮公司財力來決定,同時要充分控製,詳細列表,總預算、各類預算要確實而詳盡。
選擇媒
媒的選擇,是要能把産品傳送給預定的銷售對象。
各種媒有其特定對象,如果要運用一種以上的媒
,必須考慮每種媒
的預算比例——如多少用于新聞,多少用于電視、海報,同時也要考慮廣告活動時間及時節的配合,如慶典、重要節目的媒
配合等。
一個廣告計劃最重要的是要靈活運用廣告媒,對于廣告來說,廣告媒
是真正的戰場,廣告決戰通常在媒
選擇的過程就決定了雙方的勝負。
決定媒的步驟如下:
(1)決定使用何種廣告媒?如報紙、雜志、電視或其他……。
(2)決定該媒中的某種或數種媒
,如電視媒
中的綜藝節目或影集,或晚會;如雜志媒
中的文藝類、經濟類……。
(3)決定某種媒中的特別媒
:如婦女類雜志中挑選“女
”、“婦女雜志”,因爲各種媒
各有特
,而接觸媒
的對象、層次不同,因此爲了達到充分傳播效果,必須各種媒
組合或交錯使用。
媒選擇的要素:
(1)市場方面的因素
①要考慮消費者的屬:
人總依其個人品味來選擇適合的媒,不同教育或職業的消費者,對媒
的接觸習慣都不相同。一般地說,教育程度較高者,偏重于印刷媒
;教育程度較低者,偏重于電波媒
,因此要配合消費者的
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地域
等來決定應用何種媒
。
②要考慮商品的特:
各種商品的特不一樣,應該按商品特
來考慮媒
。例如消費者(生活)用品廣告和工業用品廣告的媒
策略完全不同,前者是全
的消費大衆,後者是特定的工廠、老板、或董事,很顯然,千萬元的別墅廣告和普通中下公寓廣告的媒
使用應當有所不同。
③要考慮商品的銷售範圍:
商品市場究竟是全的銷售,或是限于地方區域
市場的銷售,這關系到廣告接觸者的範圍大小,由此才可決定選擇何種較經濟有效的媒
,以免使用不適當的廣告媒
而毫無傳播效果。
(2)媒方面因素
①要考慮媒量的價值:
如報紙的發行量、雜志的發行量、電視的收視率、電臺的收聽率,才能了解效果。
②要考慮媒的價值:
即考慮媒的接觸層次,應仔細分析其類型,以期與産品消費者的類型符合。同時需考慮媒
的特
、優缺點,節目或編輯內容,是否與廣告效果有關。
③要考慮媒的經濟價值:
要慎重考慮各媒的成本費用,不僅要考慮“絕對成本”,即媒
的實際支付費用,同時亦應考慮“相對成本”如用印刷媒
的每天讀者數,或電波媒
的每分鍾每千人的視聽成本。
(3)廣告主方面的因素
①要考慮廣告主銷售方法的特征:
銷售方式究竟以推銷員爲主還是以零售商爲主,這要看用什麼樣的銷售策略?銷售策略不同選擇媒的標准也不同。
②要考慮廣告主的促銷戰略:
如計劃一個贈送樣品的廣告活動,就要用能配合贈送活動的媒。
③要考慮廣告主活動的基本目的及廣告預算的分配額和廣告主的經濟能力。
此外對于同行競爭者使用廣告媒的情況與戰略也應列入媒
考慮範圍,以達“知已知彼”之效。
消費者分析
消費者是廣告所追求的目標,要想廣告産生效果,産品暢銷,一定要對消費者加以分析研究。
消費者動機:
即是購買動機和行爲目的,就是在探索別人的需要和動機,根據心理學家馬斯諾(maslow)的建議可分爲:
(1)生理的需求:即生存的基本需要如食物、飲料、休息、等。
(2)安全的需求:如嬰兒的依靠、回避陌生人等。
(3)愛的需求:友誼、情等。
(4)地位的需求:如高官厚祿、被人敬重等。
(5)自我實現的需求:完成自我的理想。
不管這種分類是否合理,但至少說明産品存在著層次的需求差異,有些産品是滿足基本需求,而有些則滿足人們較爲高層的需求,如“高爾夫球”成了有錢有地位的社會需求,其運動
反而降低了。
消費者人格:
人的個差異會影響購買心理。如佛洛伊德認爲人格有三層結構,即由小我(原始行動)、自我及大我(求善、求美)所構成,另一著名心理學家哥漢則將人分爲三類:
①柔順者:希望別人贊美,符合別人期望,這類人大多用大衆化品牌的商品。
②積極者:要求最優秀及最大的成就者,常用有領導品牌的商品。
③分離者:要求獨立與他人不一致,用比較個化的商品。
消費者購買行爲模式:
(1)消費者受到“示範商品”的影響進入個人的決策。
(2),消費者的決策過程由“感覺需要”進入“對産品認識”,從而對産品産生好惡。
(3),消費者評估産品價值,形成行爲趨向,産生購買行爲。
消費者的學習:
透過購買和消費的過程所得來的經驗,能影響消費者將來的購買行爲。
(1)學習理論:認知學習,是一種記憶、思索,並將知識應用于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2)增強效用: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滿意,則會繼續購買,由于一再的購買而一再的滿足,形成了增強作用。
(3)保留作用:記憶可影響購買決定,消費者對能配合他所需求商品的廣告較能記憶,因此廣告設計能符合以前的感覺,比建立毫無意識的口號更有效。重複與保留是非常密切的,一再重複的廣告,可建立較好的記憶。
消費者態度:
指消費者對某件商品、品牌,或公司經由學習而有一致的喜好或不喜歡的反應……
廣告策劃家第六章 廣告流程:企劃與調查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