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三 巧妙應酬的學問上一小節]他脾氣古怪,而且也很忙。
這位歌星打電話給她朋友,說她已由某導演介紹,當晚就要和某作家共進晚餐,但她不知道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請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些什麼短劇?”
“隨便,只要他肯寫就行。”
“這樣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寫得不理想,而等他寫完之後,你發覺不理想又要請他修改時,問題便會變得嚴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寫啞女奇緣,不過要有新的內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這樣很好,他以前寫過不少這類東西,你只要說知道他曾寫過這些劇本,並且十分崇拜就行。……”
過了兩天,這位歌星給她朋友打電話,很高興地說:“他不等我提出要求便答應替我寫兩出短劇了。”
她朋友說:“你們在晚餐時,你是不是一直在談論他過去的那些得意之作?”
“你說得對,我主要是講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喜歡。”
“對了,這是應酬中迎合別人的興趣所産生的成功。”
日本有一個婦女組織,每天下班時間過後,便有許多太太小在那兒打網球,但有一位先生卻天天都到那個男人的禁地打網球。有一天他朋友應邀同去時,聽他說起那個組織的名字時有些猶豫。他就問:“你怎麼不去市立
育館?”這位先生說:“我不只到那兒打網球,並且還是那兒的教練,有一次網球比賽我還擔任領隊呢!”原因是,那兒的女
網球好手不多,多半人還在學習階段,她們有一條原則:“要來打網球就要好好地練。”換句話說,既然來到網球場,就要對網球發生興趣。除非你生來就有打網球的天才,否則就要練習。
卡耐基告訴我們,在應酬場合中何嘗不如此?我們可曾注意到別人的興趣?我們與人交往,可曾在這方面努力過?有些人天生就應酬有術,這自然是可喜的。但如果不是天才的話,我們就需要學習了。
當我們赴一個規模較大的宴會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種不約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的人同席,因爲和熟人同席就有說有笑,和陌生人在一起就失去樂趣了。其實,這種想法真正是逃避學習應酬的意識在作祟,正如走進網球場而不想練球一樣可笑。
在陌生人的宴會上主動與人談話,是獲得更多朋友的方法之一,在應酬學上,我們可以引用一個名詞,即“努力學習應酬的表現。”
只有想辦法去認識更多的人,並使這些人都成爲自己的朋友,才是人生真正的應酬方針。
你會說:“我又不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風頭,我只是腳踏實地,自己幹自己的,我有什麼必要去認識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可以告訴你,馬克·吐溫也不是一個靠社交出風頭的人,他的主要事業只是埋頭著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認,馬克·吐溫是一個朋友最多,與朋友相得最好的人。
他曾說過:“一個人,唯有可以和一個跟自己毫無利害關系的人都相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樂。”
一位女學生從某地幼兒師範畢業歸來,在洗塵宴上,大家慶賀她的學業成功,但卡耐基贊許她選擇了這門最好的學問,因爲幼兒園者,求學之門的“人之初”也。而初入學的小孩子是最難教的,她專攻這一門,算是難能可貴了。目前進師範的人不少,但幼兒園的師資非常缺乏,沒有多少人願意應酬初入學門的小孩。
卡耐基向她請教一些應酬小孩子之道,說道:“你在‘幼師’裏一定會讀到幼兒心理學吧,這比其他重要得多。”
“對的。”她說:“我們幾乎花了十分之七的時間去學習這方面的理論和知識。”
“照你看,小孩子最難應付的地方在哪裏?”
“接受過幼兒園師資訓練的人都不會覺得小孩子難于應付。”
“就是說,在上課時,他們終將接受你的管教,但你要知道,幼兒還有很多事情要應付,比如怕陌生、啼哭、大小便等,我想這些事情你們一定有些秘訣。”
“我不知道什麼秘訣,但臨場的時候,我大都可以應付,你要不信,我們開課時,請來看看我們怎樣‘應酬’他們吧。”
卡耐基出于好奇,果然在幼兒園開課時,自去看看這些“幼師”專家怎樣應酬小孩子了。
去看看幼兒園開課也會領悟到爲什麼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的。卡耐基去看的幼兒園設在郊區,說起來有點驚人,本學期他們一共開了十八個班,這數目遠比他們原來設立的小學和中學班數要多。
開學第一天,汽車來接,學生站滿了指定的候車地點,陪來的人中,十有八九一望而知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保姆。由于汽車不允許家長搭乘,這些初離父母的幼兒,多半是哭哭啼啼,惹得家長們更不放心,他們唯一的辦法是乘坐公共汽車,跟在校車後面,結果導致了交通的擁擠。
好不容易抵達校門,校內校外哭聲震天!你可以想像幾百個小孩子,加上幾百位隨來的家長,啼哭,混亂,擁擠,呼男喚女,排隊分班……。
但是卡耐基看到教師們,包括女學生在內,那種鎮定自若的樣子,就不爲他們擔心了,知道他們必有辦法平息這個混亂的局面。
卡耐基聽見學校用播音器向家長廣播,請求大家不要太緊張,也不要因爲小孩子啼哭就向他們打罵,因爲這是小孩們第一次離開父母來到這陌生的地方,學校自有辦法管教的,請大家放心好了,第二天最好不要跟著小孩子到學校來了。
幼兒園應酬小孩子的秘訣,其實只有一種,就是應酬學上所說的“適應別人的興趣”。
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呢?只要你能揣摩他們的心理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據說在剛上課時,有許多小孩子要家長陪坐在旁才行。但是,這情形只維持了一天,第二天,小孩子自動不要陪了,因爲教師當衆對他說:“小麗,你看,阿美都不要
陪呢,讓
回到家裏替你准備午餐不是更好麼?”小孩子的模仿
強,她一看,阿美果然沒有
在旁,那麼自己也不好意思要了。
有些小孩子在上課時一直哭著,教師也用同樣的方法,對他說:“你看大家都不哭了,你也不要哭吧,等一會我們每人有蛋糕吃。”那小孩子果然不哭了。
和小孩子講話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則他根本就不會接受,更談不到要他自動聽話了。
話得說回來,以上說的,不過是一般的情形,譬如幼兒園開學時那種混亂場面,究竟是怎樣收拾好的?不久卡耐基就此問及那位幼師畢業的女學生,她說:我們都按一個原則去理解這場面:第一天,哭哭吵吵;第二天,還是哭哭吵吵;
第三天,大家都乖了;第四天,小孩們開始頑皮了……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三 巧妙應酬的學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