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五章 天生平等第2小節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五章 天生平等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五章 天生平等上一小節]

  然而,如果不廢除奴隸製,他苦心建立的guo家就將公然違背他所起草的《獨立宣言》。因而毫不奇怪,在共和guo最初的幾十年中,關于奴隸製的論戰越來越凶。這場論戰的結果是一場內戰。正如亞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講演中所說,內戰考驗了“一個在自由中誕生的、以人生而平等爲宗旨的……guo家,能否長期堅持下去。”

  這個guo家堅持下來了。然而,是以無數生命、財産的損失和社會動亂爲代價堅持下來的。

  

機會均等

  內戰一旦廢除了奴隸製,人身平等——在上帝和法律面前平等——接近于實現後,知識界討論的重點和政府與私人政策的重點,就轉到另一個概念,即機會均等上來了。

  實實在在的機會均等——即所謂“同等”——是不可能的。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瞎子,而另一個則視力完好;一個孩子的父母從小就對他的幸福特別關心,提供良好的文化學習和智力發展的條件,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則生活放蕩,對孩子放任不管;一個孩子出生在美guo,而另一個出生在印度、中guo或蘇聯。顯然,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享有同等的機會。而且,也無法使他們的機會同等。

  同人身平等一樣,機會平等也不能完全按字面來理解。它的真正含義的最好的表達也許是法guo大革命時的一句話:前程爲人才開放。任何專製障礙都無法阻止人們達到與其才能相稱的、而且其品質引導他們去謀求的地位。出身、民族、膚se、信仰、xing別或任何其他無關的特xing都不決定對一個人開放的機會,只有他的才能決定他所得到的機會。

  按照這種解釋,機會均等只不過是更具ti地說明人身平等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含義。與人身平等一樣,機會均等之有意義和重要,正是因爲人們的出生和文化素質是不同的,因此,他們都希望並能夠從事不同的事業。

  同人身平等一樣,機會均等與自由並不抵觸。相反它是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有些人僅僅因爲某個種族出身、膚se或信仰而受到阻撓,得不到他們在生活中與他們相稱的特定地位的話,這就是對他們的“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幹涉。這就否定機會均等,也就是爲一些人的利益犧牲另一些人的自由。

  象每一種理想一樣,機會均等很難完全得到實現。毫無疑問,對這一原則的最嚴重的背離是在黑人問題上,特別是在南方,但在北方也不例外。然而,在爲黑人和其他集團取得機會均等方面,也有巨大的進步。“大熔爐”的概念正是反映了機會均等的目標。另外,大、中、小學“免費”教育的擴大,也反映了這一目標,盡管這種擴大,如我們在下一章將要看到的,並不純粹是好事。

  內戰後,在公衆普遍接受的價值等級中,機會均等居于優先地位,這特別表現在經濟政策上。當時流行的字眼是自由企業、競爭和自由放任主義。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做任何生意,從事任何職業,購買任何財産,只需得到交易對手的同意。幹得成功,他就有發迹的機會。但如果失敗,就要自食其果。那時沒有任何專製障礙。成敗的關鍵是個人的才能,而不是出身、信仰或民族。

  一個必然的結果是:被許多自認爲是學者名流的人斥之爲庸俗唯物主義的東西獲得了發展。庸俗唯物主義強調金元萬能,以財富爲成功的標志。正如托克維爾指出的,這種強調反映了人們不願意接受傳統的看重出身和門第的封建貴族社會的標准。著重點明顯地換成個人的才能,而財富的積累則是衡量才能的最方便的尺度。

  另一個必然的結果自然是人的能力獲得了巨大解放,它使美guo成爲生産率日益提高、越來越生氣勃勃的社會。在這裏,社會的流動成爲日常的現實。還有一個可能令人吃驚的必然結果,就是慈善事業蓬勃興起。這同財富的迅速增長是分不開的。在當時占優勢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下,特別是由于對機會均等的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采取了以下特有的形式:如非營利的醫院、私人資助的院校以及旨在幫助窮人的各種慈善機關。

  當然,在經濟領域同在其他領域一樣,現實同理想並非總是一致的。當時政府的作用被限製在較小的範圍,對企業沒有設置嚴重障礙。到十九世紀末,政府采取積極措施,特別是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來消滅競爭中的私人障礙。但是,一些不受法律約束的傳統,繼續妨礙著人們進入某些行業或從事某些職業的自由,而且毫無疑問,社會傳統使那些出生在“正統”家庭、生來就有“正統”膚se,而且信奉“正統”宗教的人享有特別有利的條件。然而,各種不那麼有特權的人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迅速提高表明,這類障礙決不是不可逾越的。

  就政府的措施而言,對自由市場的主要背離在對外貿易上。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的《關于製造業的報告》,把爲保護本guo工業而征收關稅看作是美guo方式的一部分。關稅保護同徹底的機會均等(見第二章)是不一致的,而且與自由移民也是不一致的。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除東方人外,世界各地的人均可自由移居美guo。然而,人們可以爲這種背離尋找guo防需要方面的理由,也可以提出另一個xing質很不相同的理由,即平等只限于guo內。這後一種理由是不合邏輯的,但今天卻被大多數鼓吹另一種平等的人所采用。

  

結果均等

  那另一種平等即結果均等,是在本世紀深入人心的。它首先影響了英guo政府的政策,繼而影響到歐洲大陸。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它對美guo政府的政策也産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某些知識分子中,結果均等成了宗教信條:大家應當同時停止競賽。正象《艾麗絲漫遊記》中的渡渡所說:“人人獲勝,都該得獎。”

  這一概念同另外兩種概念一樣,“均等”也不能按字面解釋爲“等同”。其實,誰也不主張不問年齡、xing別或身ti素質,人人都分得同樣份額的食品或yi服等等。雖然所要達到的目標相當“公平”,但“公平”卻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一個確確實實很難(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給以精確定義的概念。“對所有人公平分配”是取代馬克思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新口號。

  結果均等的概念與前兩個概念有著天壤之別。促進人身平等或機會均等的政府措施增大自由;致力于“對所有人公平分配”的政府措施減少自由。如果人民的所得依“公平”來定,又由誰來決定什麼是“公平的”呢?就象大家同聲問渡渡的:“可是誰來發獎呢?”“公平”一旦離開比較的對象,就不成爲客觀決定的概念了。“公平”如同“需要”一樣,全在怎麼看。如果所有人都要“公平份額”的話,那就必須由某個人……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五章 天生平等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五章 天生平等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