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南懷瑾>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第3小節

《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

第3小節
南懷瑾作品

  [續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上一小節]行很好的,吟誦了三遍《白圭》這篇詩,孔子就將侄女嫁給他了。念念詩,唱幾遍歌,就得到孔子侄女作太太。這當然不是偶然的,光唱歌就唱來太太,孔子嫁侄女就太草率了。難道孔子希望侄女婿作歌星?當然不是這道理,而是平常已經考察了南容。《白圭》詩篇的原義,是歌頌白璧無瑕的美德。人有一點瑕疵,就是一生之累。南容因爲有《白圭》的志向,有這種品xing,再加上孔子平常對他考察的結果,才把侄女嫁給他。

  才命相妨的顔回

  季康子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

  季康子是魯guo大夫,在上論中提到過。他問孔子,學生中哪一位最好學?孔子曾再三提到,只有顔回,不幸他短命死了。另有一種說法,孔子有一次與顔回等學生,一起在魯guo的東門,站在城上看泰山下面的景se。孔子突然問學生們,那遠chu是什麼東西?學生中有眼力好的答道,看見好像有一條白鏈,很快過去了。顔回就說,是一個穿了白yi的人,騎了一匹白馬跑得很快,所以看來像條白鏈,顔回的眼力太好了。所以後人說顔回讀書太用功,視力又過分好,營養又不良,經常餓肚子,因此三十二歲短命而死。孔子對顔回的死是很痛心的,“今也則亡”,現在就沒有那樣好學的了。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爲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

  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爲之椁,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這段故事,也是後人據以攻擊孔子的。

  顔回死了,家裏很窮,顔回的父qin顔路,也是孔子的學生,來商量辦喪事。古人辦喪事,棺材外面還套一樣東西叫“椁”。現代也還有,我們看到出喪的行列,在棺的外面套一個花的“罩子”一類的東西,那就是椁的古製。當時顔路買不起椁,孔子有一輛車子,顔路就和老師商量,想變賣孔子的車子,買一具椁給顔回送喪。孔子說這不可以,你是愛你的兒子,有這個想法。可是當我的兒子鯉死的時候,同你一樣窮,有棺而無椁,當時並沒有把車子賣了爲我的兒子做椁。而且他說自己之所以不能徒步當車,是因爲從事政務,常和當時一些大臣往來,不能沒有車子。這要有這個ti驗的人才知道。記得當年在大陸的時候,因爲有事,去看一位某省的大員,坐黃包車到省政府門口下了車,警衛多番盤問,還要辦一些很麻煩的手續,我怕煩就回去了。剛好一位廳長有事打電話給我,就順便借了他的汽車,坐著一直進去了,非常方便簡單。五四運動以後,有人攻擊孔子擺臭排場,一部破車子,既不給兒子,又不給自己最愛的學生。但孔子的意思是說人應該行其本分,就是《中庸》第十四章中所說的“素富貴,行乎富貴;素窮賤,行乎窮賤。”貧窮時就過貧窮的生活,不要做本分以外的事。家裏沒有錢,爲了死要面子,向別人借錢負債來辦喪事給活人看,這真叫作“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孔子說他兒子死了,沒有錢,喪事也辦得很簡單,有棺而無椁,沒有關系。

  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這是顔回死了,孔子非常傷心的話,因爲顔回在所有的弟子中,是最足以傳孔門學問的。現在他死了,孔子學問的繼承人,也將成問題。難得有像顔回這樣可以傳道的人了,所以孔子說“天喪予!天喪予!”

  顔淵死,子哭之恸。從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爲恸

  而誰爲?

  所謂恸,就是非常傷心的意思,顔回死了,孔子哭得非常傷心。當時跟從在孔子左右的學生們說,老師哭得太傷心了。孔子聽了以後說,我真的哭得很傷心嗎?可是像顔回這樣誠懇好學的人死了,我自然是很傷心的。如果顔回這個人死了我不傷心,那麼還爲哪一個傷心呢?還有哪個人的死亡,會令我這樣傷心呢?

  顔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

  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顔回死了以後,同學們主張厚葬他,來向孔子建議,但是孔子說不可以,因爲厚葬對于顔回已經沒有幫助了,而且依據顔回的德行思想來說,他也不會希望厚葬的。可是這件事學生們沒有聽孔子的話,還是厚葬了顔回。孔子知道以後,就感歎地說,顔回生前一直把我看成他的父qin一樣,可是在安葬他這件事上,“予不得視猶子也”。所謂“猶”者如也,猶子就是如同兒子,後世人稱侄子爲猶子。這裏孔子是說在安葬的事上,不能把顔回看得如同自己的兒子一樣,依平日顔回生活儉約樸素的本xing來辦。所以他對已死的顔回帶點歉意的說“非我也”,這樣的厚葬,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你的同學們的意思。孔子的這一個感歎,正是率直坦然的一種表示。講到顔回,使我們想到古往今來,許多有才而短命或薄命的人物,頗爲傷感。唐代詩人杜牧有兩句詩說:“中路因循我所長,由來才命兩相妨。”真是達人知命的論調。

  不問蒼生問鬼神

  下面問題來了: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關于鬼神,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究竟有沒有鬼神?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一致承認有鬼神,但是,各個宗教承認有鬼神的理論卻都不同。在大學裏,拿這些不同宗教的理論,集中到一起來研究,關于鬼神的理論也包括在內,放在一起作研究,稱作“比較宗教學”。以這種學問態度來看,每一宗教都承認鬼神。此外,唯心哲學也承認有鬼神。唯物哲學是不承認有鬼神的,科學家們則不反對有鬼神,只是保持懷疑的態度,正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前面說過的,愛因斯坦最後信了上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現在科學界對這門科學的研究很熱衷,有“靈魂學”、“神秘學”正在積極研究,並且運用科學儀器,如紅外線照相機等,來證明靈魂的存在。他們已經有不少發現和記錄。譬如人ti會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人坐過的地方,當這人離開後七八個小時,用特種照相機還可以照到這人的影子;對于植物,也認爲有知覺有感情。這些研究,都很普通而且很積極。假如有一天科學界的靈魂學,能夠以科學方法證明靈魂的存在,靈魂不是一種物質,是一種超物質、超電子的東西。到那時候,人類的文化要起非常重大的變化。現在欣欣向榮的科學,正在探尋生命的奧秘。

  鬼神問題,在中guo文化裏也很重要。現在大家都講中西文化合流,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美guo文化不能代表西方文化,它只是西方文化的一個支流。研究西方文化必須了解歐洲,而歐洲西方文化最初的根源……

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先進第十一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