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上一小節]結在一起。這是他晚年時候的感歎,他說當時隨我在陳蔡之間一起蒙難的學生,現在都不在了。這是他懷念故舊之情。當時跟著他的這些學生,都在某方面有特出的成就,也是孔子門下最有名的幾個。孔子評論學生的成就說,在品德方面最好的,有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這四個人。在言語方面——當然不是現在的語文系,而是說擅長于說話的,有宰我、子貢兩個人。政事則有冉有和季路。文學是子遊和子夏。這裏的四種,和上論中孔子所說的“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等等配合起來,就看得很清楚了,一個人的成就,各有專長,全才很少。就以孔子的學生來說,德行好的人並不一定能夠做事。我們觀察人才,尤其在學生裏可以看出來,有些學生品德非常好,但是絕不能叫他辦事,他一辦事就糟。所以作領導人的要注意,自己不能偏愛,老實的人,人人都喜歡,但不一定能夠做事。有才具的人能辦事,但不能要求他德行也好。
所以過去中帝王,用人唯才,尤其
亂世,撥亂反正的時候,要用才,只好不管德行。我們知道,曹
下一道征求人才的命令,也是曆史上有名的文獻,他說不問是偷
摸狗的,只要對我有幫助,都可以來投效。只有曹
有膽子下這樣的命令,後世的人不敢這樣明說,可都是這樣做。其次漢高祖只有張良、蕭何、陳平三傑幫他平定天下。其中陳平曾爲他六出奇計,在當時只有他和陳平兩個人知道。當時漢高祖和項羽作戰,要陳平對項羽做情報工作,而且用反間計,給了陳平五十镒黃金作經費。這時有人向漢高祖挑撥,說陳平盜嫂,是最靠不住的人。漢高祖對這個話聽進去了。在陳平出去辦事之前,來辭行請示的時候,提起盜嫂的事,陳平聽了以後,立即把黃金退還漢高祖,表示不去了。他說你要我辦的是
家大事,我盜不盜嫂和你
家大事有什麼關系?實際上陳平根本沒有哥哥,當然沒有嫂嫂,而是別人捏造的,但是他不去辯白這一套,這就是有才幹的人的態度。漢高祖非常聰明,馬上表示歉意,仍然請陳平去完成任務,這也是高祖英明之
。有些人則會因小失大,往往因爲這些小事而誤了大事。後來還有一個文學上有名的故事——張敞畫眉。漢武帝也是了不起的皇帝,張敞是當時的才子,後來成了名臣。他和他的太太感情很好,因爲他的太太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畫眉後,才去上班,于是有人把這事告訴漢武帝。一次,漢武帝在朝廷中當著很多大臣對張敞問起這件事。張敞就說“閨房之樂,有甚于畫眉者。”意思是夫婦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你只要問我
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太太畫不畫眉,你管它幹什麼?所以讀書讀曆史,就是懂得人情,懂得作人做事。有時候一些主管,對部屬管得太瑣碎了,好像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當聖賢,但辦事的人,不一定能當聖賢。我們在孔子的弟子中看到,德行有成就的人,言語不一定成功。而言語上有成就的,如宰我、子貢,在德行上不一定有顔回那麼標准。政治有成就的人,氣度又與德行的不同。文學好,文章寫得好,更不要問了,千古以來,文士風流。曆史上文人牢騒最大,皇帝們賞賜幾個宮女,找幾個漂亮太太給他,多給他一點錢,官位高一點,他就沒有時間牢騒了。這都是說人才的難求全。但曆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全才,不過,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都好的,實在少見。
聽話的顔回
下面就說到德行的問題。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上論中提到過,顔回對孔子講的話“不違如愚”,從來不違背他的話,好像很笨,而暗地考察,顔回還能予以發揮,而不違背原則,可見顔回並不笨。這和當面唯唯諾諾,背後卻不能發揮,或者是發揮了,卻違背原則,是有分別的。前者是誠懇,後者是權術。孔子認爲顔回對他個人沒有什麼幫助,說什麼話他都聽。孔子之成爲聖人,就在這種地方。他意思是說顔回認爲他說的話都對,但真的都對嗎?要多加反省。這句話不以道德標准來說,僅講個人行爲修養,如果一個長官,遇到部下都說自己對,絕對沒有反對意見,就要反省自己對的程度。孔子說“非助我者也”,這樣對我沒有幫助。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一定會有不同的好意見。所以一個領導人,最難是容納相反的意見。對于相反的意見我們聽了以後,把自己的觀點推開。就他的意見想想,也蠻有道理,然後與自己的意見作正反的中和,這種態度是作人
世的高度修養。孔子就有這氣度,認爲像顔回一樣,對自己的話認爲句句都對,這樣對于自己是不會有幫助的。
孝子闵子骞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說真正稱得上孝子的人是闵子骞。大家都看過二十四孝的故事,他的後母待他不好,冬天製棉,給
生兒子用棉花做襯,而對闵子骞卻用便宜而不能禦寒的蘆花,但是他還是很孝順。後來終于把他的後母感動了。所以被列爲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在這裏說,闵子骞真正是大孝子,“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最難得的是別人都看不慣他的後娘,看不慣他們兄弟之間懸殊的待遇。而闵子骞對別人打抱不平的話都不聽,仍然孝順後娘,友愛異母的弟弟,這是難能可貴的真孝子。這一點做起來很難,要有自己獨立的主見,不聽外人的話而變動,實在很難。如曾母投梭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曾參是品德高超的人。有另一個同名的人因殺人被捕,于是有人向曾母說曾參殺人了。起初曾母不相信,照樣在織布機上織布。但三個人來告訴她以後,曾母還是丟了織布梭,下機來詢問,這就是信心動搖了。母子之間會這樣,長官部下之間就更難了。一個長官對于一個部下,有人說壞話,三個人說了不聽,第四個人再說而仍然能絕對信任的,不是沒有,但很少,這就是說“謠言止于智者”,是很難很難的。尤其講到闵子骞,很多家庭出了事情,問題不出在家庭本身,旁邊的
戚、朋友、鄰居之間,東講西講,而導致兄弟之間、夫婦之間,乃至婆媳之間出了問題。這就必須靠自己有主見。所以孔子說闵子骞的後娘是不好,闵子骞也明知道不好,可是他心裏有數,無論別人怎麼講,他都可以不受影響。引伸這個道理,就是領導的人,更要注意。古人有句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邊懷疑,一邊又用他,這個問題就太大了,不但誤了自己,更誤了事情,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這件事也在上論中提到過的。南容是孔子學生中德……
論語別裁先進第十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