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哲學科學尚未昌明之先,凡探尋宇宙人生奧秘之學術,即盡歸于宗教。故古之宗教,皆極盡神秘玄奇。迨世界學術昌明以後,有以智慧窮理探討宇宙人生奧秘之哲學,嗣複有以知識實驗追求奧秘之自然科學,紛紛崛起,于是宗教神秘之藩籬,幾已破碎無余。時在二千年前,有雖爲宗教,而重于實驗心理、物理、生理之真知灼見,無過于佛教之修持證悟,及中道家修身養
之學術,若融會此二者于一爐,發揚而光大之,其于醫世利物豈有限量裁!
佛之全部教法,其最高成就,以徹見宇宙萬有之全大用,會于身心
命形而上之第一義谛爲其究竟,確乃涵蓋一切,無出其右者。其中教法所傳之即事即理,亦已發揮無遺,盡在于三藏十二部之經論述敘之中,固無所謂另有秘密之存在。有之,即明白指出心
之作用,當下即在目前,
見之,
證之,即可立地成佛,而人不能盡識者,此即公開之秘密是也。蓋其密非在他人不予,只在自己之不悟,誠爲極平實而至玄奇者也。等此而下,有以修持證悟之方法,存爲枕中之秘,非遇其人而不輕傳者,即爲佛法秘密宗之密學。當盛唐之時,一支東傳中
,後又流傳日本,又一支傳入中
邊睡之西藏。前者人稱爲東密,後者人呼爲藏密。值此二密之門未開,每于宮牆外望,或登堂而未入室者,皆受神秘玄奇之感染,幾乎完全喪失人之智慧能力,一心依賴神秘以爲法,此實未得其學術之准平者,亦可哀矣。
密宗修持方法,固有其印度淵源所自來,原與中道家之學術,相互伯仲之間,難分軒輕。自經佛法之融通,術超形而上之,確已合于菩提大道矣。今且去其用神秘以堅定信念之外
,單言其修持身心之方法,歸納而次序之,大
不外乎,加行、專一、離戲、無修無證之四步。迨達無修無證之域,即佛地現前,所謂前行之步驟,皆視爲過渡之梯航,術而糟粕之矣。然未及佛地之間,則非依木而作涉津之渡筏,終恐不易驟至也。且其下手正修之觀點,大
都以先加調伏身
生理之障礙著手。蓋人生數十寒暑,孜孜屹屹,大半爲生理需求而忙。且心爲形役,爲之所以不能清淨圓明者,受身
感受之障礙爲尤多。故彼與道家者流,有先以調身爲務,良有以也。然身之基本在氣脈,是以調身必先以修氣修脈開始。但此氣非呼吸之凡氣,此脈非血管神經之筋脈。如強作解人,依現代語而明之,則可謂此乃指人身
具靈能所依之路線,唯神經而明者,確能證實此事。若徒借形軀神經而摸索之,此實似是而非,毫厘之差,天地懸隔矣。
密宗修法有多門,然此六成就法者,已可概其大要。所謂六種成就者,第一重要,即氣脈成就。此乃調伏身生理,去障入道之要務也。蓋人身乃秉先天一種業氣力量之所在,幾百煩惱慾望之淵源,病苦生死麇集之窠囊。如不能首先降伏其身,其爲心之障礙,確亦無能免此。而修氣修脈之要,大
會于一身中之三脈四輪。三脈謂其左右中之要樞,四輪謂其上下中之部分。此與道家注重任督沖帶脈之基礎,根本似乎大不相同。其實,平面三脈,與前後任督,各有其妙用,而且乃殊途而同歸。苟修持而有成就人,一脈通而百脈通,未有不全能之者。否則,門庭主見占先,各執一端之說,雖有夫子之木鋒,亦難發聾振聩之矣。密宗主五主佛氣,道家則主前任後督中沖左青龍右白虎,其名異而同歸一致之理,何待智者之煩言哉。唯修氣修脈,法有多門,大抵皆易學而難精,托空影響之談,十修則九見小效,殊難一見大成。此蓋智與理之所限,能與習之不精,師傳指示,大而無要之所致,均非其術之咎也。
氣脈成就已達堂奧,或進而修持第四之光明成就。首得身心內外之有相光明,再以智慧觀照,而得佛智之無相光明。或由此而修第二之幻觀成就,則可壞慾界人間世之世間相,征得確實人于如夢幻之三昧。第二幻觀成就,與第三之夢成就,修法最近相似,皆爲趨向有爲法修得小神通之路也。此之四法,已經概括密宗修持身心之全部過程。于此旁枝分化,即有各宗各派之駁雜方法,或加以其他外貌,幾乎使人有目迷十、耳亂多方之感矣。過此以往,恐人或一生修持而無成者,則有補救之二法,即第五之中
成就。乃于人之臨死刹那前,依仗佛力他力,度其中
神識,即俗所謂靈魂成道。再又不能,即第六之破哇成就。即所謂往生成就,乃促使人之神識往生他方佛
,不致墮落沈迷之謂也。
總之,六成就法中之後五種,皆以第一修氣修脈爲其基礎。如此基不立,間或有獨修其中一法者,雖現在小得效驗,若缺虔誠之信仰心,終又歸于烏有。但氣脈之修法,既有理論,又需得過來人明師之真傳,方能如科學家之實驗求證得到。不然,徒知方法,不能博知其理,又不足以望其成。徒知理論,不知實行,又不能望有成就。如全修而全證之,則宇宙人生之奧秘,不待他力而神自明之矣。密宗諸法,雖亦有法本存在,但有時亦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憾。何況翻譯之法本,有通梵藏文字而不谙中文,有通中文而不諸梵藏。甚至,有兩不通達,亦作托空影響之言,欺已迷心,大可哀也。六成就一種,比較信達可徵者,即爲美伊文思溫慈博士纂集,而由張妙定居士譯爲中文者。
蕭兄天石,自創自由出版社以來,貢獻于古典文化事業,已達十余年。選刊《道藏精華》已近百余種。今又發心搜羅密宗典籍,出爲專帙,以冀利益修持行者。其志高遠,其心慈悲。然持有密宗之典籍,或習密宗之法者,唯恐深藏名山而不暇,豈肯輕以付人。複慮得之者,挾術以自欺欺人,則其過尤甚于保守而絕迹矣。故雖百計搜羅,盡數年之力,始有收獲,其中不少爲世所罕見之珍本。並勸余出所藏密典,印行少數,以公之于世,俾供研究密學密法,與有志于道密雙修者參持之用。今複以出版之事相商,並與論其可否,躊躇尋思,遲遲已達數年。然每念古聖先哲,既已作書,其志乃懼法之將滅,慾寄于文字而流傳也。既已見之文字,世界各學者,又已有外文之翻譯,等同普通書籍銷售。如吾人猶慾抱殘守缺,自作敝帚千金之計,亦恐非先哲之用心矣。苟或有人得此,不經師授心法,挾其粗淺經驗而眩耀售寄者,終必自食其果,噬臍無及,此于流通者之初衷無傷也。況且修一切有爲法者,如不
證
空之理,
取無爲之際,無論或密,或顯,爲佛法,爲道家,終爲修途外學,何足論哉。故于其付印……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影印密宗法本前敘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