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說儒第4節 陶弘景的《真治》考上一小節]始往茅山,便得楊許手書真迹,欣然感激。至庚平年(四九o) 又啓假東行浙越,尋求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谒居士婁慧明(賈嵩《陶隱居內傳》及《真治·敘錄》皆作樓惠明),又到余姚太平山竭居士杜京産,又到始甯晁山(《真借》作昭山)谒法師(《內傳》不知此是女子,誤作“沙門”)鍾義山,又到始豐天臺山谒諸僧標(《真治》作朱,此似誤作諸),及諸
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迹十余卷。
《本起錄》所記經本來源,皆與《真浩·敘錄》相印證。
當時“求經”的運動起于什麼動機呢?原來東晉晚期,有兩大組道教新經典出現于江左,其~組爲葛洪的後人葛巢甫所傳出的《靈寶經》,《真話·敘錄》中所謂“葛巢甫造構《靈寶人風教大行”是也。另一組爲楊泰與許家父子祖孫所傳出的《上清大洞真經》以及附屬的符錄圖經等。楊自稱是南嶽魏夫人下降
授與他的,他用隸字寫出,傳與二許,更由許翔的兒子許黃民(極錄》中稱“許丞”)傳授下去。 後來又有一個王靈期, 傳得許黃民的抄本道經,放手改削增飾,傳寫于世,“流布京師及江東數郡,略無人不有”。宋齊之間,經典大出,人人說是楊許所傳真本。顧次與陶弘景也都是寫經造經之人,他們要尊崇他們自己所傳的經典,所以都要造作一部傳經故事的書。顧氏的《真迹》就是這樣的一部書,陶氏的《真浩》也是這樣的一部書。
顧歡是家齊兩朝的一位大名士,陶弘景要改造他的書,不能不擡出更有力的根據來。所以陶弘景不能不東奔西走,到搜求所謂楊許三人的手書真迹。他自負有鑒別法書的特別眼力,一見就能辨別手稿的真僞。他說:
隱居昔見張道恩善別法書照其神識。今睹三君迹,一字一畫,便望影懸了。自思非智藝所及,特天假此監,令有以顯悟爾。(《華陽陶隱居集》有與梁武帝往複諸啓,皆是考辨晉人手書真迹的討論,可以參看。)
在那個很早的時期,在那個考證校勘之學未成立的時期,陶弘景編纂《真法》的方法真是很可以嚇倒人的精密的考訂方法!看此書開卷第一行的校勘:
瓊林蔚蕭森(原注)“此一字被墨濃賠不複可識。正中抽一腳出下,似是羊字,其人名權。”
這是何等謹嚴的校勘記!以下常有這樣的校記:
右三條,楊君草書于紙上。
右二條,有長史(許褴)寫。
右一條,楊書,又有長史寫。
右一條,楊書,後被割不盡。
右八條,楊書,又有椽(許擁)寫。
這樣詳細記載材料的質,使人不能不感覺編書者的科學的精神!
他在《敘錄》裏詳細標出他的方法,如雲:
又按三君手書,個既不摹,則混寫無由分別,故各注條下。若有未見真手,不知是何君書者,注雲“某書”。又有四五異手書,來群爲同時便寫,寫後人更寫。既無姓名,不證真僞。今並撰錄,注其條下,以甲乙丙丁各甄別之。
如雲:
又按三方手書作字有異今世者。……鬼廉字皆作摩,淨潔皆作盛潔,盛貯皆作清貯。凡大略如此,亦不可備記。恐後人以世手傳寫,必隨世改動,放標示其例,令相承謹按爾。
又按三方書字有不得者,于理乃應治易,要宜全其本迹,不可從實閣改,則澆流散亂,不複因真。今並朱郭疑字而注其下。
這都是最謹嚴的校勘方法。
用這樣精密謹嚴的方法來編纂一部記天神仙女降授的語言,這是最矛盾的現象。這書裏的材料,自從開卷記仙女愕綠華事以下,自然全是鬼話。用最謹嚴的方法來說鬼話,雖不能改變鬼話的質,倒也可以使一般讀者覺得方法這樣謹嚴的人應該不至于說謊作僞!所以我們看了陶弘景的校訂方法那麼自覺的謹嚴,真不能不格外疑心他或者是一個“讀書萬余卷”的大傻子,或者是一個“好著述,尚奇異”的大騙子。他自己著有《周氏冥近記》,記一個十九歲的道士周子良感降他在的事,
質與《真治》最相像。我們可以聯想那個中古時代的迷信空氣裏,那樣出類拔草的學者也不能完全逃出這種迷信的勢力。陶弘景的母
郝氏就是一個最虔誠的佛教弟子,他自幼就生養在那佛教道教混合的空氣裏,所以他大概真心相信周氏冥通的故事,也真心相信仙真降授楊許的故事。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說他不過是一個博學的愚人。這是最忠厚的看法。但他又恐怕別人不相信他的記載,所以有心做出那一大套的校勘考訂的架子來,擡高那些鬼話的可信的程度。在這一點上,即使他是被宣傳教義的虔誠心所驅使,他總不能逃避有心詐欺的罪名。
這就是說,陶弘景相信那舊本記載的衆他真降的故事,那也許是時代的影響,不完全是他的過失;可是他有心要把一大堆鬼話編成一部道教傳經始末的要典,所以特別誇炫他的材料如何真實,方法如何謹嚴,這就是存心欺詐了。
《真借》爲傳經而作,其著作動機即有詐欺質,已如上述。今舉一組最無可疑的證據,使人更明白此書的編撰者確是有意作僞。
《真潔》全書多是半通半不通的鬼話,很少可讀的部分。但其中第二篇(《甄命授》)的第二卷裏忽然有十幾條很有趣味的文字,也都是最尊貴的“高真”說的議論。我讀這十幾條時,覺得文字怪順口,好像是我曾經念熟的,可是我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見過。後來我重讀到“惡人害賢,猶仰天而唾”一條,忽然大悟這是全抄《四十二章經》的。我檢出《四十二章經》來對勘,才知道這十幾條全是抄襲《四十二章經》的。四十二章之中,有二十章整個兒的被偷到《真浩》裏來了!
我現在把這二十條都按在這裏,把《四十二章經》的原文也抄在這裏,《真治》裏的校注也全抄在這裏,請大家看看:
《真浩》《四十二章經》
(用高麗藏利
()方諸青童君告日……(42)佛言:吾視諸侯之位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怖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寶如磚石,視纨績如弊帛者川視布素之好如弊帛。始可謂能問道耳。
(2) 方諸青童君日:4)佛言:諸沙j行道,爲道,……喻中負重行泥中,當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慾離泥以敢左右顧,趣慾離泥以自蘇蘇息。道士視情慾,甚于彼泥息。沙門現情慾甚于被泥,直中,直。念道,可免衆苦,亦得蔔念道,可免衆若。道矣。(原注:謹案上相都無降受事,唯有此二告及歌詩一首,恐未必是楊君所瞻奉受記也。)
(3) 西城王君告曰:夫人(劉佛言:人離三惡道,離三惡道得爲人,難也。既得得爲人難。既得爲人,去女即爲人,去女爲男,……
說儒第4節 陶弘景的《真治》考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