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我的哲學發展>第十三章 語言第2小節

《我的哲學發展》第十三章 語言

第2小節
羅素作品

  [續我的哲學發展第十三章 語言上一小節]的意思並不是說一些實在的貓吃實在的肉,而只是說在動物學書籍裏貓是劃分爲食肉類。這些作者們告訴我們說,使語言和事實碰面的這種企圖是“形而上學”,因此是應該加以非難的。

  有的一些見解是非常荒謬,只有很有學問的人才會采取的。前面所說的關于語言的見解就是屬于這一類的。特別使這種見解荒謬的是,這種見解看不到語言在事實世界裏的位置。語言正和吃飯、走路一樣,是由可以感覺的現象所組成。如果我們對于事實不能有所知,我們就不能知道別人說什麼,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自己說什麼。語言正與別的行爲一樣,是成自一些有用的習慣,毫沒有通常所以爲的那種不可思議。關于語言的迷信看法並不新奇,是從史前時期傳到如今的:

  “自有史最早的時起,人就對于字有一種迷信的敬畏。從前一個人知道他的敵人的名字,就能借著這個名字獲得了對待他的敵人的魔力。我們現在仍然用象‘憑《聖經》之名’這一類的辭句。“在太古的時候就有字(《聖經》),人是容易同意這句話的。柏拉圖與卡那魄以及大多數介于此二人之間的玄學家們的哲學基礎就是這樣見解構成的。”(《對意義與真理的探討》第23頁)。

  心理現象的要素完全是由感覺和影像構成的,對于這個論點我曾在《心的分析》一書裏加以論證。我不知道那時的這種論點是否正確,可是我現在仍然十分確信,若不提出影像來,語言的許多用途就無法解釋。行爲主義者不肯承認影像,因爲影像是無法自外觀察的。但是這使他們想解釋記憶或想象的時候有很多困難。在我寫《心的分析》的時候,我以爲用行爲主義來解釋慾望是可能的,可是關于這一點,我現在覺得是很可懷疑的。但是,關于必須用影像來解釋字之用于非當前可感覺的事物,在那本書裏所說的話我現在仍然堅持。

  能了解一個代表物的字我總結爲六項:(1)在適當的情景中在適當的時候用這個字用得恰當;(2)當你聽見這個字的時候你有適當的動作;(3)把這個字與另一個字相聯結(比如說,另一種語言裏的一個字),那一個字對于行爲有適當的效果;(4)學這個字的時候把這個字和其所指的一個物或多個物相聯結;(5)用這個字來描寫或追憶一個記憶中的影像;(6)用這個字描寫或創造一個想象的影像。那時我陳述了這六點,好象一般的字都能適用。但是,事實上,這六點若不加以修改,對于不關于物的字是不能適用的。

  但是,我們一旦進而考慮句子以及只用做句子的一部分才有意義的字,就有新的問題發生了。你能以感歎的方式來用“火”或“狐狸”這類的字,用不著把這些字放在句子裏。

  但是有許多字是不能象這樣單獨來用的。就如這樣的一句話吧:“地球是比月亮大”。“是”和“比”只有用做句子的一部分才算有意義。有人也許對于“大一些”這樣的字有疑問。若是你正看著馬,你忽然看見一只象,你也許喊道:“大些!”但是我想誰都看得出這是一種省略法。有些字須先有句子爲其先決條件。因此,若不先把句子思量一下,也可以說,無論如何若不先把句子所表示的心理現象是什麼考量一番,就無法進一步分析意義。

  從前當我正在寫《數學的原理》的時候,我就開始對于句子覺得費解。那時候特別是動詞的功用使我發生了興趣。那時使我認爲重要的是動詞使句子成爲一ti。“a大于b”是一個複雜的句子,因爲其中包含好幾個字。在使句子爲真的那個事實中(如果那個句子爲真)也必有相應的複雜xing。那時候我覺得這一點很清楚,現在我仍然覺得很清楚。除了這種複雜的統一xing之外,一個句子還有一種xing質,即真與僞的二重xing質。因爲這兩個理由,解釋句子的意義所包含的問題比明確關于物的字的意義所包含的問題更要困難,更爲重要。在《心的分析》中我並沒有把這些問題講得詳盡。但是在《對意義與真理的探討》一書中,我盡力提出了這個領域中的適當的說明。有些假定,很多近代哲學家認爲是過于形而上的。若沒有這些假定,我以爲要創立一個關系真僞說得過去的學說是不可能的。我認爲我們必須說有事實,必須說“真”乃是對事實的一種關系,而“僞”乃是另一種關系。謙恭的不可知論主張我們對于事實永遠不能有所知,我認爲這種不可知論是荒謬的。當我覺得疼痛或聽見一個聲音或看見太陽的時候,而我裝做不知道,這種事情只對于有些人才是可能的,在他們,學理已經窒殺了一切實際之感。不但如此,即使最熱心依附我現在所擯棄的見解的那些人也要承認句子是由字構成的,也無法否認,說一個句子或聽一個句子正是一件他們所認爲不可知的那種事實。語言和走路飲食一樣,是一種屬于身ti的行爲。凡我們對于行路飲食不能有所知,我們對于語言也不能有所知。

  世界上有許多的事物我們可以看出是複雜的。也許有些事物不是複雜的,但是關于這一點不必有什麼意見。當事物是複雜的時候,這些事物是由一些部分而成。部分與部分之間具有關系。桌子是由桌tui與桌面而成。刀子是由刀柄與刀身而成。若照我們的用法,事實永遠是由全ti的諸部分或單個事物的諸xing質之間的關系而成。總而言之,除了完全單純的事物外(姑無論有沒有這樣的事物),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事實。兩件事物有了聯系就形成一個複合ti,這個複合ti可以看做是一個事物。爲了方便,就用事實這兩個字來表示部分之間分析過的連結,不來表示由部分組成的複雜的全ti。若是句子爲真,句子就是表示這種關系。若句子爲僞,就不能表示這種關系。凡由一個以上的爆音字而成的句子都是具ti表現一個複合ti的一些分析。如果若幹複合ti都有一個共同的成分,這可以由分析這些複合ti的句子都包含一個共同的字表示出來。請以下列的一些句子爲例:“蘇格拉底有智慧”;

  “蘇格拉底是雅典人”;“蘇格拉底愛柏拉圖”;“蘇格拉底喝了鸩酒”。所有這些句子都包含“蘇格拉底”這個名字,而且使這些句子之爲真的所有事實都含有蘇格拉底這個人爲其成分。我們說這些句子是“關于”蘇格拉底的,就是這個意思。

  蘇格拉底是以一個未經分析的整ti進入使這些句子之爲真的事實中。但是蘇格位底自己當然是複雜的。我們可以造一些別的句子對于這個複合ti有所斷定,例如,“蘇格拉底是塌鼻子”或“蘇格拉底有兩條tui”。這樣的句子是對于某個整ti有所分析。究竟這種分析在某一個時期能進行到什麼地步要看那個時期的科學發展到什麼程度。一個整ti的各部分……

我的哲學發展第十三章 語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三章 語言第3小節上一小節